首页 > 阿拉善动态  

美丽乡村点亮“苍天圣地”全域旅游盛景

 

2016-09-28    来源: 阿拉善日报
 

 

美丽乡村建设,让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光明嘎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走进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既可亲身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豪情,又能细细品位牧野田间的悠然自得和淡淡乡愁……”世界博览会国际合作专家、5A级景区质量标准专家、国家丝绸之路旅游总体规划组副组长乔然来到阿拉善后,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感受。

  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4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去年底的盟委(扩大)会议上,我盟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出了“把阿拉善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定位,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发展,特别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塑文化旅游概念,通过打造全域旅游,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了经济转型。

美丽乡村建设:“少边穷”地区变身全域旅游胜地

  我盟地广人稀,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生活着24万各族群众,其中农牧民7万多人。这里自然条件艰苦,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6%;这里国防地位重要,拥有长达735公里的边境线。为了祖国的边防事业,长久以来,大漠深处的农牧民主动承担起了守土戍边的神圣职责。因为远离中心城镇,加之居住分散、自然环境恶劣,部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很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较低。由于农村牧区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加之没有产业支撑,目前全盟的三个旗中有两个仍属自治区级贫困旗。

  既是边疆,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任务又十分艰巨。如何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在国家“一路一带”和“向北开放”的战略宏图中定位符合阿拉善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道路?从自治区到地方党委政府一直在不断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要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牧民幸福指数?如何加快发展速度,摘掉贫困帽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基于对盟情的重新审视,我盟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和“牧业适度发展、牧区合理布局、牧民兴业护边”的乡村建设总体思路,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助力扶贫攻坚。

  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青砖铺成的小院,房屋门口还设计了美观的门厅。走进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希尼套海嘎查牧民斯琴的家里,一个世外桃源般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展现在眼前。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斯琴一家与当地许多农牧民一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还通了网电,安装了宽带,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当城市里一道道文化大餐让人应接不暇时,乡村农牧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农牧民自办秧歌队、民乐队,在夜幕降临时唱起嘹亮的歌声,跳起欢快的舞蹈,一幅村美民富的现代乡村画卷在晚霞的映衬下既安宁又生动……

  看得见巨变,留得住乡愁,富得了百姓。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盟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布古图嘎查位于城乡结合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嘎查充分利用交通和区位优势,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村企联建”的模式,引导农牧民开办特色“农家乐”“牧家游”10余家,年净收入达150万元,成为推动嘎查产业转型,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农牧民转移转产的典型。如今,村庄美了,村民富了,面对未来发展,大伙儿信心满怀。

  干群齐动手,共建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建设,也为全盟党员干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实打实为群众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干部的理念思路发生变革,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把发展目光聚焦到农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牧区,把全部的心思花在农牧民身上。曾经紧张的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作为提升和改善农村牧区落后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原本封闭在广袤沙漠中的阿拉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古居延文化,以及独具魅力的蒙古族民俗风貌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域旅游成为让农牧区获得发展活力的产业支撑。在确定了通过不断完善农牧区基础设施,调整优化农牧区经济结构,以美丽乡村+全域旅游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的新路子后,我盟逐渐向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前进,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苍天圣地”阿拉善:旅游业口碑逐渐形成

  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旅游产业的今天,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才能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对于见惯了名山大川、看遍了江海湖泊的中外游客,“苍天圣地”阿拉善壮美的大漠风光备受关注。对此,生活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牧民额尔登达来深有体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购买了一辆沙漠越野车,载着游客在沙海中冲浪,每年的收入在8万元以上。

  我盟境内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分布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占全盟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浩瀚无垠的沙漠横亘阿拉善全境,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曾经深受其害:肆虐的风沙严重影响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盟换了一种思维面对沙漠,在国家大力投入进行自然环境拯救和保护的基础上,将大漠戈壁作为独有的资源充分加以利用,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走上了一条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与发展双赢。

  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我盟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等各类品牌节庆活动不仅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也架起了阿拉善对外交流的桥梁。如今,沙漠戈壁已不再是荒凉、贫穷的代名词,而是可以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消费的黄金旅游资源。“十二五”期间,我盟累计用于旅游业的投资达10亿多元,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等“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感受到“苍天圣地”阿拉善的多彩魅力。

  目前,我盟旅游业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特色突出、品质高雅、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的独特竞争力。因为民族特色浓郁、地域文化鲜明、自然风光瑰丽雄奇,我盟将户外越野、风光体验、历史逐踪、休闲放松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打造出轻松、独特、新奇的行走体验。在旅游行业中备受推崇的过境游成为提升阿拉善旅游业附加值的重要构成。

  秋风送爽的时节,蓝天白云下,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和一排排装点着蒙古图案的砖瓦房错落在大漠中,这个位于巴彦浩特镇特莫图嘎查的“沙漠中的蒙古人家”吸引了重庆游客闫智忠一家人的目光。“阿拉善真的是自驾旅游的好地方,在沙漠和戈壁中穿越,远离喧嚣的城市,让人在静谧和粗犷中感受震撼,这点特别吸引我们。”闫智忠告诉记者:“除了领略大自然的美,我们还体验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品尝了特色美食。”出发前,闫智忠通过“越野e族”官网上的推荐,将住宿点选择在沙漠附近的牧家游,既能吃住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家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牧家游。

  “我们的牧家游主要以蒙古族特色为主。从建设到装修,都融入了蒙古族元素;餐饮方面也是以蒙餐为主,烤全羊、手抓肉、沙葱、蘑菇、奶茶、奶酪等,深受客人喜欢。”“沙漠中的蒙古人家”的老板和希格告诉记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按照自治区农牧家游规范化标准,他对餐厅、客房、厨房操作间、卫生间等接待设施进行了升级完善。如今,嘎查群众都住上了新房子,喝上了纯净水,穿沙公路从门前经过,让更多的游客走进了大漠深处。

  在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许多农牧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大家纷纷利用家中闲置的房屋进行简单装修,开始经营牧家游。“越野e族”英雄会、阿拉善沙漠挑战赛等节庆活动也让牧家游受益匪浅,农村牧区旅游逐渐成为我盟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全盟农村牧区旅游累计接待31.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5%。

“十三五”目标: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邀约故人,煮酒腾格里;再擂聚鼓,四海群英会。第11届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即将开幕,四川车友张志文早就迫不及待和朋友们相约继续征战阿拉善赛场。在他眼中,这个全球最大的越野主题沙漠文化盛会,是不容错过的。

  牧野田间,绽放幸福花;美丽乡村,开打旅游牌。生活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阿左旗通古勒格淖尔嘎查牧民塔娜也有些迫不及待。她在自家新建的房屋里开办家庭旅馆,吸引前来参加越野e族英雄会的外地游客入住,再捎带卖一些苁蓉、锁阳等土特产。有了发展旅游经济这个产业支撑,放下羊鞭的塔娜对今后的美好生活满是憧憬和向往。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我盟不仅仅着眼于解决农牧民群众行路难、看病难、喝水难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农村牧区未来发展积蓄坚实的后劲。尤其是在乡村规划布局和项目实施中,认真考虑每个嘎查村的未来发展,特别是把产业主导的理念树立起来,避免为“建设”而“建设”。一个村庄建好了、美观了,一定要让它有产业支撑,才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兴旺起来。

  基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我盟通过在牧野田间打造全域旅游,让美丽乡村拥有产业支撑,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十三五”期间,我盟将以创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农田牧场变景区、农畜产品变旅游产品、农牧民变三产服务人员”为主攻方向,依托城镇、旅游景区(点)、旅游服务基地、旅游驿站、交通主干线节点,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创建一批集休闲体验、产品展示、特色美食、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专业村、农牧家旅游点和休闲农(牧)业示范点。到2020年,实现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农牧区旅游收入3亿元的目标。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如今,我盟“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正不断深化,成效逐渐凸显。“苍天圣地”阿拉善,已成为祖国北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报记者 李成刚 赵晓丹 彭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