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拉善动态  

植树造林必须因地制宜科学管理

 

2017-03-24     来源: 阿拉善日报
 

——贯彻落实全盟春季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动员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本报评论员

  全盟春季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动员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适地适树科学建绿,以实事求是的扎实态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讲速度、重时效,抢抓绿化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植树造林,更要谋长远、求质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科学植绿。唯有扎扎实实地种好、种活每一棵树,我们才能留住绿色,才能真正将植树造林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坚持好、实践好、发展好。

  要搞好造林绿化工作,就要坚持从阿拉善的自然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绿色开发。把握因地制宜,关键在于科学认知阿拉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符合乡土实际,分类引导人们实施好不同区域的生态和绿化工程。如,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和功能需求科学确定,做到适地适树,选择的出发点不能是什么树名贵、什么树好看,而应是什么树适合、什么树能活。只有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才能做到求实务实、实干实效。再如,巴彦浩特地理结构特殊,地表层以下多为鹅卵石,植物扎根难且水土易流失。针对这一特点,在如何种树的问题上,就要科学施策,严把苗木质量关,在种植时,坚持深挖坑、厚培土,确保新种树木成活率,让绿色长留。

  俗语说,“三分栽,七分管”,要搞好造林绿化工作,就要坚持科学管护、全程考核。提高植树造林技术和规模,是绿化国土的核心,而完善养护措施,由‘放养’转向精细护理,则是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因此,植树造林绿化需要技术保障,更需要有效抚育、科学管理、全面养护,挖坑种树仅仅是个开始,考核植树造林情况,不仅要看植了多少树,更要看种下的树成活了多少。造林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积极探索全民参与、全方位管理、多形式并用、多模式互动的管护机制;需要积极探索建立林业合作社、管护协会、生态协会、林业互助组等多种组织形式;需要充分运用好公开招标、协商承包、企业经营、大户管护、树随地走等多种管护模式。

  要搞好造林绿化工作,就要坚持发扬苏和老人治沙愚公的精神,层层落实责任,把植树工作切实做细。有责任担当,才能用爱心来植树。植树既是技术活,也是良心活,草率行事、马马虎虎,就必然年年栽树树不成;有责任担当,才能仔细进行造林规划,做到对地理条件、气候情况、地貌因素的心中有数;有责任担当,才能认真分析造林树种的生物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保证成活率;有责任担当,才能确立“一时造林、长期管理”的科学态度,动更多心思去破解绿化管理的瓶颈,多措并举、全方位管理;有责任担当,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教育,树立“爱树木就是爱生命”的公德意识,形成人人护绿的社会风气。

  要搞好造林绿化工作,就要坚持制度监督、法律监督,全力推动造林绿化广泛深入开展。造林绿化是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广泛动员适龄公民参与植树造林,不断丰富、拓展、创新造林绿化的有效实现形式,让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全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关部门要发挥监督、考核、问责的效用,特别是地方人大,要发挥实质性监督、刚性监督、跟踪监督、事前事中监督的作用,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只要我们从阿拉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工条件出发,尊重规律、讲究科学,因地制宜、夯实责任,就一定能种活树、种好树,切实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盟情实际的造林绿化之路,为阿拉善绿色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