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拉善动态  

叶惠平:植绿大漠的追梦人

2019-01-15     来源: 阿拉善日报

    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尔嘎勒赛汉镇马兰湖地处腾格里沙漠腹地,这里生态环境恶劣,土地沙化严重。每年春天,总能看到一位身着冲锋衣、灰头土面的女性,一手拿铁锹、一手握树苗,带着一队人马在这里植树种草。她就是阿拉善盟源辉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惠平。如果不是明显的闽南口音,没人猜得到,这位在腾格里沙漠里坚持植绿8年的治沙女英雄,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福建人。

  2011年春天,怀着为国家和人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抱负,叶惠平带领团队进驻腾格里沙漠,开始推动马兰湖造林基地的建设和周边沙漠生态修复。那年起,她便成了一只为绿化沙漠春夏常驻北方,为了照顾家庭秋冬回归南方的“候鸟”。

  万事开头难。在异地他乡的荒漠里种树,叶惠平面对的是没水、没电、没路的恶劣环境。她不懂技术、不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饮食,还要面对质疑的冷眼和不理解的抗拒……

  “刚开始的四年中,资金投入主要偏向种树这个主业,公司基础设施很不完善,饮食、住宿条件很差。”叶惠平说,大家住在简易的彩钢房里,不仅不避寒暑,还特别没有安全感,尤其刮大风的时候,彩钢房哗啦哗啦响得厉害,晚上经常睡不着。然而叶惠平从来没有想过屈服于困难,她和团队在彩钢房里一住就是4年。这4年,叶惠平凝聚人心,带领团队坚守在大漠,零起步学习并创新种植技术,发明的部分种植技术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南方弱女子变身治沙女英雄”的传奇逐步传播开来,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人加入公益植树,治沙事业逐步步入正轨。

  “栽胡杨要把坑挖深点、间距大些,一般3到5米的间距,三年左右的胡杨苗挖50厘米的坑深。栽沙拐枣和花棒一个坑里要放两棵苗,把土夯实,首灌水要充足。”寒风中,叶惠平正在指导前来义务植树的爱心人士。“公益事业需要大家合力共同推动。我们在沙漠种树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润,而是为了传播善意和正能量。”叶惠平说,“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生态文明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大家开始自发种树植绿了。”

  8年来,源辉公司由企业家赞助资金、专家教授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先后投资千余万元,把昔日荒漠改造成了生态治沙基地,不仅种植了白杨、胡杨、梭梭、沙柳、柠条等树木、灌木,还培育了苁蓉、锁阳、沙葱、西瓜、甜瓜等药材、瓜果。如今,一片3万多亩的绿洲在浩瀚大漠中铺展开来。

  “干完活,坐在沙丘上向远处望去,马兰湖周边绿油油的一片,比以前漂亮多了!”源辉公司员工布仁巴依尔是当地牧民,45岁的他亲眼目睹了家乡生态的变化。布仁巴依尔告诉记者,小时候沙漠里有好几个海子,是他和小伙伴游泳嬉戏的绝佳去处,后来海子干了,沙漠里的植物也少了,如今,看到沙漠渐渐恢复了以往的生机,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来阿拉善种树治沙,和家人朝夕相聚成了不可能,叶惠平只能在秋冬两季返回福州陪伴家人。2500公里,是福州到阿拉善的路程,也是叶惠平的事业和家庭之间的距离,连接两地的是一颗坚守初衷的公益心。

  这个春天,这只热心传递绿色生态理念的“候鸟”还将飞回阿拉善,用实际行动吸引、倡议更多的人来这里种树植绿治理沙漠。本报记者 孙廷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