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阿拉善 > 自然景观

弱水河与胡杨

    何谓“弱水”,郭璞就《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注日:“其水不胜鸿毛。”有传说,因河道浅宽,水流小而湍急,多旋涡,难行舟,故称其为“弱水”。《地记》述:“弱水西流人合黎山腹,余波人于流沙,通于南海。”所谓“流沙”,指张掖到居延海地区的沙漠、戈壁。弱水,溯其上源统称黑河水系,主流有二,东源、西源皆由甘肃西部河西走廊南端的祁连山积雪消融而成,东、西源汇合后,经天仑乡沙门子村进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称额济纳河,即古之弱水河。像一棵蓝色的大树,黑河水系在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西部的大地上伸展着。从雪盖冰封的祁连山到天下称富的“金张掖”,从胜景骄人的酒泉到孤悬北漠的额济纳,这棵大树“结”出了2000多年的农业文明和数不胜数的神奇传说。    
    额济纳河是条神奇的河。古来中华大地江河遍布,万溪浸润,或流东海,或汇南洋。然而独有此河,携雪裹沙,千折百回,迎着长河落日的余辉,带着大漠孤烟的尘埃,流向北方,流向蒙古高原。额济纳河是条通灵的河。她源自祁连南麓,却有如神唤,撕开祁连、合黎的拦堵,冲破大漠、流沙的围困,义无反顾,驰人居延绿洲,只为那荒漠中的无数生灵。额济纳河流域史称其地田畴沃衍,气候温暖,泉甘土肥,易牧易猎。因其草深树茂,亦有“空中牧场”之美誉。史料记载了不少描写额济纳绿洲神奇色彩的文章。明代岳正的《黑河古渡》让人们领略了那世外桃源般的恬静与旖旎:“城南古渡最清幽,通透居延自古流。采药解鲜逢织女,乘槎曾听会牵牛。滩头矶文攀罾网,崖畔渔翁罢钓钩。过客停鞭吟未已,不知世上几千秋。”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对额济纳河的描写更让额济纳河染上了神奇的色彩。那是1927年9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驼队一脚踏进了“河心的最深处大约有1米,河宽为212步”的额济纳河。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斯文.赫定写到此处,一改其平实记录的语言风格,为额济纳河大唱赞歌:10月17、18两日,斯文.赫定和他的助手乘船沿东大河向东居延海进发。“岸两边伟岸的白杨树林密密层层,时不时,两岸树梢的枝条搭接起来,在河的上方形成一道拱门,我们仿佛滑人了一条顶上镶嵌着金色马赛克砖的隧道……我俩想遍了瑞典和丹麦语中所有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形容眼前的胜景。”“无风的夏夜凉爽宜人,景色让人迷醉,我的心恋于这夜色美景中。忽而,河岸苇丛里野鸭野鹅冲向空中。野鸡躲藏在柽柳丛后面的窝里,偷偷地窥视着我们。一只秃鹫在河面上盘旋……眼前有时还闪过吃草的牛群、马群和骆驼群。”10月22日,斯文•赫定横穿东居延海。“但见成群的水鸟、鸳鸯、灰鸥、天鹅及红嘴的小鸟在水上翩翩翱翔、嬉戏。”“岸边有数不清的狼脚印,有的看上去还相当新鲜,看来狼刚刚到这喝过水。”70年前,斯文•赫定所记载的“童话般的”、“田园诗般的”额济纳河景色让人们充满了无限的遐思的确如此,额济纳绿洲在历史上是水草丰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以胡杨、柽柳、梭梭林为主体的、总面积为530万亩的额济纳绿洲,是阿拉善盟乃至西北、华北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然而,五、六十年代,东、西居延海干涸,胡杨林递减,沙尘暴频繁暴发。世代生活在阿拉善境内的野生动物大部分销声匿迹,昔日“棒打黄羊瓢舀鱼,野鸡落在家院里”的生动景象已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 
    额济纳绿洲,又称居延绿洲。这里的胡杨林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胡杨树挺拔高大,苍劲古朴,素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美誉,被视为植物的活化石,系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