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您服务 >  理论周刊    

理论周刊第024期总第048期

 

理论周刊          (第024期)       总第048

 

阿盟行署驻北京联络处主办                    2007年12月10日
--
--------------------------------------------------------------------------------------------------

学习十七大报告百问百答之“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篇  


  张卓元研究员、迟福林研究员作答


  问答提要
  ●能否在改革攻坚中实现利益关系调整上的一些重要突破,已成为新阶段全面推进改革的关键。
  ●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改革及时、主动地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
  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的价格必须反映环境损害的成本,即修复环境和生态的成本。
  ●
  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是实行再分配的重点。
  
  1.怎样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突出改革开放。报告把坚持改革开放与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并列为大会主题的四大支撑。明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报告专门有一部分总结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丰富经验,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不但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使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为什么应该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价格形成要素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这就第一次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决定价格的要素中。这是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这几年经济的两位数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由此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实践告诉人们,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损害成本,是要补偿的,否则这种增长就是不可持续的,就是抢吃子孙后代的饭。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认为是提高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因此,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的价格必须反映环境损害的成本,即修复环境和生态的成本。
  3.怎样才能实现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体系的转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建设型财政要向公共财政体系转型,这已是经济学界的共识。怎样转型呢?十七大报告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就要求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的状况,财政支出应更多地用于改善对农民、对中西部地区居民、对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用于改善民生,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要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服务,比如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各级财政应予大力支持,使当地居民能得到同其他地区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修复生态,保护环境,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顺利进行。
  4.为什么说财税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重要?
  财税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重要,有的同志还认为这是很多经济甚至政治问题的症结所在。的确,现行的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刺激各地粗放扩张追求GDP的快速增长,以增加本地财政收入。原来的一些税收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刺激资源性产品的大量出口,原来的绝大部分矿山开采权的取得通过政府审批不必付费的政策导致资源的滥采乱挖,以及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等不纳入预算,成为当地政府大搞政绩工程、推动房价不断上涨的重要因素等。针对上述情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这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整财税的政策,如提高资源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规范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财政支出更多用于改善民生等。今后,估计还会有更多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出台,并逐步完善财税体制。
  5.我们将要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基本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报告要求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最大特点是全覆盖。不仅城市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也要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农村缺医少药问题,要求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把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小孩、待业人员纳入医保范围。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列为基本公共服务范围,要求政府负责向城乡居民提供并逐步做到均等化。
  6.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是什么?
  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既不是市场化,也不是完全福利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报告还专门提出,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政府干预价格,保证群众基本用药。要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这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康。(以上由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卓元作答)
  7.我国改革已进入什么样的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社会结构的变化来看,我国已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在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全社会面临的生存性压力在逐步减弱,发展性压力在全面增强。例如,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以及公共治理、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等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因素,但更多的是由改革不到位形成和积累的体制性矛盾。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减轻新阶段的发展性压力,需要进一步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体制性障碍。发展性压力增大的矛盾和问题,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涉及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还涉及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变革和创新。适应新阶段发展的要求,应当由以经济领域为重点的改革转向全面改革。
  8.人的发展在新阶段改革中具有什么意义?
  进入新阶段,发展性压力集中体现在人的发展上。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使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广大社会成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会对教育、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物质财富快速增加的新阶段,人们还要求实现公平正义的分配,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要求自由选择权、参与权;要求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改革及时、主动地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9.改革攻坚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逐步深入,利益主体多元化是大趋势。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利益博弈不仅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甚至扩展到政治领域。新阶段的全面改革不仅涉及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还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协调。因此,改革调整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新时期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目标,都取决于利益关系的改革和调整,都需要把全面调整利益关系作为新阶段改革攻坚的重大课题和重大任务。从近30年的渐进式改革来看,我国相对容易、难度较小的改革大都完成,改革攻坚最大的难题是复杂的、矛盾较为集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因此,能否在改革攻坚中实现利益关系调整上的一些重要突破,已成为新阶段全面推进改革的关键。
  10.在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面临什么突出问题?
  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关键在于有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在这方面,面临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长期过低,使相当一部分人在改革中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推进收入分配制改革,首先需要明显地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使大多数人在新阶段的改革中获益。二是城乡间、区域间、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配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需要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着力推进城乡间、区域间、不同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是实行再分配的重点。从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个长期的战略方针,也是近期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