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您服务 >  理论周刊    

理论周刊第018期总第042期

 

理论周刊          (第018期)       总第042

 

阿盟行署驻北京联络处主办                    2007年08月20日
--
---------------------------------------------------------------------------------------------------

前沿访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与党章  

——党章研究专家叶笃初教授访谈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论断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高度成熟
  理论周刊:叶教授,您好!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那么,能否谈谈您对这一重要论断的认识?
  叶笃初:好的。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意义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论断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高度成熟。讲话以党的十二大及此前构成其思想前提的历史总结作为“原点”伸延至今,系统总结时近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成就,深刻揭示在特定世界环境及中国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建设的规律性和党执政及自身建设的规律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里所说原则,究其本质性的方面而言,我以为就是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并尤为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所应深刻认识和自觉坚持的。他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他还说: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原则,我们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人们的忧虑和担心。这里所说的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换句话说也就是将国情包括基本国情和现在所处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好、把握好,从而解决好关系发展全局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涵盖广泛的概念,既是指的一种理论,又是指的一种实践,同时还是指的一种社会制度。就像我们党章中最新(即经十六大修改通过的)的表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里就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而进行的运动,二是作为这项运动的最终目标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后者是将来的事情,前者则早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进行了近30年,我们始终要从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及由此决定的目标任务做起。所以,在党员中提倡讲共产主义道德,在干部中要求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以现实的努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等等,这些都是写进党章了的。
  ■深入学习党章,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非常必要和重要
  理论周刊:那么,从历史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在哪里?
  叶笃初:邓小平于1982年9月最初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更早原型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此后,逐渐深化、展开和发挥,说成了连缀的两句话:“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页)这样作出文字表述,意在我们不但致力于现代化,更致力于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如果在世界范围里来说,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无一例外,那么,社会主义道路则是由各国人民自愿选择,包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乃至具体方式模式等等在内。所以,邓小平在阐明中国式的现代化问题的同时,把更多注意力集中于思想政治方面,亦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问题。他在著名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中,强调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后来,他在一系列讲话中,又进一步具体解释说,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比较容易为人所接受;光讲马克思主义不行,要讲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且严肃郑重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条件下,没有党的领导,是根本不可能的。党的领导是正确还是错误,是坚强还是软弱,就看这个领导能不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至此,从原则上说,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诸问题,获得了全面和充实的阐明与解决。后来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在十四大党章中首次载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即习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而使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新局面。
  邓小平晚年曾在小范围内说: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搞好四个坚持,我是打下个基础。”(见《邓小平年谱》(下)1993年7月第1363——1364页)还说:提出四个坚持,以后怎么做,还有文章,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还有没有理清楚的东西。他甚至还作出了许多预见。例如,在十几亿人口中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又如,谈到《邓小平文选》中讲到的事,他说:其中讲到的事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动摇,就是要坚持,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
  由此,我们深感在党的十七大这次历史性的盛会前夕,为了进一步做好政治思想理论准备,重温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深入学习党章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多么必要和重要。
  ■十四大党章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章史上的第一次
  理论周刊:记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首次在党章中出现是在1992年修改通过的十四大党章中。您参与了那次党章的起草,那么,能否谈谈当时这一理论写进党章的有关情况?
  叶笃初:1992年,对于我们党和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前往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随后中共中央以(1992年第2号)文件形式,下发邓小平同志在沿途谈话的要点,要求尽快逐级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接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致认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事实上,这个谈话就成为后来党的十四大各项文件包括党章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主要根据。正是在这样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十四大修改党章所承担的使命,就是以党内根本法形式,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大政方针固化在党章文本中,并作出相应条款规定。
  据知,有关党章修改请示报告提出:以科学的历史的态度,对原来党章作出了明确的肯定,指出它的基本内容和规定是正确的,但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和党的任务需要,十四大有必要对党章进行部分修改,特别是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这是党的工作和建设的需要,也是全党同志的共同愿望。为此,在中央的具体指导下,党章修正案中充实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内容;增加了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进程的表述;增写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党在这个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总纲部分出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6处、条文部分3处。总纲部分第五段中,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事实为根据,肯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章史上的第一次。
  此外,十四大党章中还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多处表述。虽然没有出现邓小平同志的名字,但人们一看党章有关内容,就可知道这是邓小平同志的思想、观点甚至语言。何况,在十四大报告中,还有党章修正案的说明中,多处冠名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字样。所以,在党内外人们的一般认识中,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视作是同义词,并不特别在意在具体应用中是否有所区别。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