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您服务 >  理论周刊   

 

理论周刊       (第015期)     总第039期
 
阿盟行署驻北京联络处主办                 2007年07月31日
--
---------------------------------------------------------------------------------------------------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 
 

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郑科扬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其实践过程将是党的先进性在新时期、新阶段经受新锻炼、新考验并不断得到新提升的过程。那么,如何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我们党自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从根本上不断追求社会和谐这个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目前比较多的共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她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运用这种规律来加强自己,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正确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推动社会历史不断进步,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进步的成果。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这种先进性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先进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能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二,我们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这个先进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其三,我们党是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种先进的组织制度组织起来的政党。这使得她可以有效地把先进分子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崇高理想和阶段性目标而紧密团结、奋斗不息。其四,我们党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既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又同自己的阶级基础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般的联系,整个党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党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叫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社会建设理想所要实现的社会和谐,是建立在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的社会和谐,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社会和谐,是包含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之中,切实尊重人民意愿和权利的社会和谐。建设以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和谐社会,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纵观历史,可以说80多年来我们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历程,就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针对社会主要矛盾,自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不断推进历史进步,从根本上不断追求社会和谐的历程。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是这个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要特别重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建设与发展,可以逐步缩小以至最终消除历史遗留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避免再现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和谐协调。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发展最完善和水平最高的和谐社会。为了逐步实现这个理想和信念,在现阶段要特别重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本身就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的必要保证。
  现在,我们既面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经济、社会各方面出现的复杂矛盾,又面临党内外部分群众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和认识现状的某些困惑,还面临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这更加需要我们提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坚持和创新结合起来,保持思想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我在出国考察时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苏联解体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关键是执政党内部出了问题。而党内问题又主要是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动摇开始的,是从苏共领导层开始的。那么,苏共高层一些人的信念动摇是怎样发生的呢?从历史过程看:第一,是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苏共高层没有找到从国情出发,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推动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因而,他们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迟迟不能解决,对前途逐步丧失了信心,从淡忘到背弃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终于走上了向西方资本主义求救的倒退之路。第二,在理论学习、宣传和运用上不能结合实际,陷入了教条主义。苏共领导层不能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回答社会主义前进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能有效消除自己队伍和社会群体思想上出现的困惑,不能清醒识别和有力抵制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的侵袭。他们既未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没有正确看待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犯了教条主义错误,然后又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错误。当然,苏联解体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我认为,苏共的教训给我们以警示。理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灵魂,我们要不断巩固、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去观察形势、把握方向、化解矛盾、指导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是特别重要的一条,要下苦功夫用创新的理论武装全党同志的头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保证和谐社会建设获得坚实丰厚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必须而且能够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社会成员得到公平正义。这当然要靠发展,靠经济社会得以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真正解决。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深刻认识到只有从国情出发,通过改革开放、务实创新、充分焕发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消灭贫穷,保证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巩固和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社会和谐。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且一定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执政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第一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前和今后发展趋势正确观察得出的结论,而且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情况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诸多矛盾运动规律的正确把握。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没有物质基础,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经济虽然有了发展,如果不协调、不和谐,矛盾积累,就必然阻碍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都必须领导好发展,否则,人民不会拥护,执政党的地位也不能巩固。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近30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条件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创造出了明显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奇迹,其中一条根本的经验就在于,我们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在探索中走上了一条展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越性的、科学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一要集中精力抓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二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发展,使一切发展都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三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果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发展进程中不重视发展生产力,或者只重视发展生产力、不注意完善生产关系,或者调整生产关系,只重视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而不注意分配,或者发展中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只追求规模不重视质量,只顾眼前效益不重视长远发展,等等,这些都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观就世界观来讲,同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同各种片面性、绝对化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根本不相容的。在发展问题上,凭主观意志、不尊重客观规律,只能害人害己、误国误党,最终势必妨碍发展,也不利于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